許曉東
2025年11月04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並跑領跑領域明顯增多,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驅動作用明顯增強。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當數據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當人工智能的浪潮深刻重塑每一個行業,我們賴以生存的通信網絡,正面臨一場“容量”與“效率”的雙重考驗。傳統的通信技術路徑,依靠頻譜、能量的堆疊,已漸趨物理極限,難以支撐人工智能時代萬物智聯的需求。在6G時代,我們迫切需要找到一個“拐點”,來滿足對帶寬的需求。我們團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6G智簡”。
回顧通信發展史,從1G到5G,其核心范式可被視為一位盡職盡責的“比特搬運工”——力求將信息符號快速、准確地從一端送達另一端。然而,這種傳輸方式在面對海量環境數據時,愈發顯得低效。“6G智簡”的突破性正在於此,通過在通信系統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端到端智能學習的語義通信系統,讓過去的“符號搬運”轉化為精准理解任務意圖。這種方式大幅提升了通信效率,還顯著降低了網絡帶寬與能源資源消耗。
“6G智簡”技術的研究如何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是擺在我們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團隊迎難而上,構建了語義信息論新體系,深入揭示了語義信息論與經典信息論的相互關系和本質差異,系統地解析了兩者繼承與發展的科學問題,讓中國6G的研究擺脫了在西方傳統理論延長線上“修修補補”的路徑依賴。
這一理論當前已走向實踐。我們建成了國際首個面向6G智能通信融合外場試驗網,首次實現了從北京到西安1200公裡語音語義短波通信的遠距離測通﹔我們研制了語義通信芯片,語義視頻彩鈴已在中國移動實現大規模應用。
取得理論與實踐的突破只是新征程的起點。我們提出的“6G智簡”已與多個運營商、設備商和學術機構達成了全面共識,並開始在6G國際標准化中貢獻中國方案,針對6G語義通信技術的場景需求及關鍵技術部分已被全球移動通信標准制定組織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國際標准化組織接納。
展望“十五五”,愈加成熟的“6G智簡”網絡將成為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重要引擎,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跨域、跨系統的智能協同,在智能交通、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形成“技術突破—數據流通—產業升級”的正向循環,賦能千行百業的智慧轉型。我們團隊也將迎難而上、奮力攻關,為中國原創技術攻關和全球通信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長聘教授,本報記者閆伊喬採訪整理)
延伸閱讀
通信范式變革的“新拐點”
隨著人工智能與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海量智能終端產生的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對通信帶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依靠增加頻譜、功率等“耗盡型資源”來提升帶寬的傳統路徑已難以為繼,6G發展迫切需要突破經典信息論的框架束縛,尋找通信范式變革的“新拐點”。
面對技術難題,在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院士的帶領下,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30余名科研工作者,共同開展對智簡通信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以語義信息論為基礎、智簡為設計目標,通信與人工智能融合為抓手”的信息通信新范式,回答了“基礎理論是什麼”以及“如何實現變革”的核心問題。
下一步,團隊將繼續致力於智簡通信理論及技術的研發,推動6G系統從被動的“信息傳輸”向主動的“意圖理解與資源協同”發展,加速智簡通信從學術創新到產業落地的轉化進程,為構建“智慧內生、原生簡約”的新一代通信網絡提供持續動能。
(本報記者閆伊喬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4日 06 版)
| 相關專題 |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