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08:26 來源:中國軍網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寫在前面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還在搖籃中的人民空軍臨危受命,逆風起航。1950年1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赴朝作戰。
面對嚴峻的戰爭形勢,志願軍空軍邊打邊建、邊打邊練,在戰火中淬煉成長。1951年5月,志願軍空軍第15師奉命組建,經過短短5個月的突擊訓練,便將一批批“雛鷹”放飛藍天。
戰斗中,空15師官兵無懼生死,與敵人“空中拼刺刀”,取得擊落擊傷敵機67架的輝煌戰績。其中,由李世英、閆清水、蔣道平、宋義春4名年輕飛行員組成的空15師45團一大隊二中隊,以零傷亡擊落敵機10架、擊傷4架的戰績,榮立集體一等功。1964年,空軍黨委授予該中隊“李世英中隊”榮譽稱號。
時序更迭,斗轉星移。如今,“李世英中隊”第一代飛行員中,李世英和閆清水依然健在。近日,記者採訪了兩位老兵及他們的親友,重溫那段搏擊長空的壯麗史詩。
首任中隊長李世英
“拼了命也要學好飛行”
人民空軍成立76周年紀念日前夕,空軍航空兵某旅“李世英中隊”組織官兵代表,專程來到江蘇省軍區無錫第三離職干部休養所,看望94歲的原中隊長李世英。
見到老部隊的年輕官兵,李世英十分高興,興致勃勃翻出一張老照片:“你們看,這是一次空戰結束后,我們在一起研究戰術。”
照片定格的那個瞬間,折射著李世英和戰友們戰斗生活的常態。當時,4名飛行員平均年齡隻有22歲,除李世英和宋義春早些時候有過一些實戰經驗,閆清水和蔣道平都還是“僅在戰斗機上飛過二三十個小時的新手”。
“當時副師長經常批評我說,你們二中隊怎麼搞的?一和敵人交手就散了。”李世英回憶,那時大家受到批評都很難過,但更不甘心落后,“我跟大家講,戰友在前線流血犧牲,他們盼星星、盼月亮,都希望得到自己空軍的掩護。咱們一定得爭口氣,拼了命也要學好飛行,支援我們的戰友。”
李世英和戰友們彼此鼓勵,飛行時間和技術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一下子就縮短,但也要看到自己的優勢,發揚英勇無畏的戰斗作風、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彌補技術上的不足。
就這樣,二中隊憑借緊密協同、英勇奮戰,在戰斗中淬火成長,“仗越打越精”,逐漸成長為一支英雄中隊。抗美援朝戰爭中,李世英擊落敵機1架、擊傷1架,閆清水擊落敵機2架,蔣道平擊落敵機5架、擊傷2架,宋義春擊落敵機2架、擊傷1架。當年的集體一等功獎旗,如今懸挂在空軍航空兵某旅歷史展覽館裡。獎旗上,“發揚榮譽、保持榮譽”8個字十分醒目。
老部隊官兵前來探望這天,官兵代表黎健豪拿出一架精致的殲-20戰機模型,送給李世英。李世英用布滿皺紋的手輕輕摩挲著戰機模型,愛不釋手。他語重心長地說:“飛機更先進了,我們保衛祖國的那顆心,要永遠堅定。”
“鐵杆僚機”閆清水
“我們兩個是生死戰友”
嘴唇輕輕顫抖,眼中含著淚花,右手抬起敬禮——這是時隔45年,李世英再次見到他的“鐵杆僚機”、老戰友閆清水時的一幕。
2023年夏天,因為錄制一檔英雄主題訪談節目,李世英與閆清水重逢。
互致軍禮后,閆清水激動地上前抱住李世英。他們眼含熱淚的問候,久久不願分開的相擁,讓人們讀懂了那句話的含義——“我們兩個是生死戰友。”
“1953年,父親和李世英叔叔經歷了一場生死之戰。”閆清水的女兒閆惠英告訴記者,那年1月20日,李世英率二中隊隨45團參加戰斗。激戰中,他們遭遇多架敵機偷襲。李世英作為長機擊落一架敵機,但“打敵人的時候,自己也被另一架敵機咬住”。
“據我父親講,當時情況非常危急,眼看敵機逼近李世英叔叔駕駛的戰機,父親迅速沖過去將它截住。一陣猛烈炮火后,那架飛機冒著濃煙從空中栽了下去。”閆惠英說。
長機得到掩護,但閆清水駕駛的戰機卻被身后另一架敵機擊中,出現故障。“還能飛就不怕!”閆清水沉著冷靜地駕駛受損戰機成功返航,安全著陸。
“父親多次跟我講,長機僚機親如兄弟,僚機要盡到掩護長機的責任,長機也要照顧僚機。”從小聽著志願軍飛行員的故事長大,閆惠英對父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長機僚機生死相依,要做到不貪圖立功、不放棄戰友,戰斗中最重要的是集體的勝利。”
如今,閆清水居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有時會受邀到學校講戰斗故事。被問及當年在空中與敵機戰斗“怕不怕”時,閆清水總是說:“和平需要有人守護,哪怕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特等功臣蔣道平
“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
在空15師抗美援朝戰績統計表中,蔣道平的名字位列第一,被戰友們譽為“長空殲敵能手”。
蔣道平於2010年離世,但透過他身邊人的講述,記者能夠感受到這位志願軍特等功臣的英勇與頑強。
曾在空15師擔任儀表員的藍永安,晚年與蔣道平都居住在上海,彼此十分熟悉。提起這位老戰友,藍永安脫口而出:“他這個同志很勇敢、愛鑽研,干什麼像什麼。”
蔣道平的妻子穆玉蘭仍記得丈夫說過的話:“我保衛祖國是第一點,我沒有想到我有孩子……我不知道哪天去,哪天回不來……”
1953年4月12日,蔣道平和戰友們迎來又一次升空作戰。戰斗中,他緊緊“咬住”敵人一架長機,開炮將其擊落。
“當時沒有人注意到,蔣道平擊落的敵軍飛行員是誰。”藍永安告訴記者,那時所有人都以為,那是一場“平常”的勝利——直到1992年,有關部門挖掘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史料,經過反復核實得知,蔣道平當年擊落的對手,是美空軍“三料王牌”飛行員約瑟夫·麥克康奈爾。
藍永安回憶,得知這個消息后,蔣道平“十分平靜”。“在他看來,那都是過去的事了。”藍永安說。
在蔣道平眼中,“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應該珍惜榮譽,而不是拿出來炫耀。
舍己救人勇士宋義春
“他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說起戰友宋義春,李世英紅了眼眶。
1953年2月,宋義春駕駛戰機與敵機殊死搏斗,擊落、擊傷敵機各1架,在激烈的戰斗中掉了隊。二中隊其他戰友都已返航,唯獨不見宋義春的身影。當時,宋義春所在位置距離機場還有一段距離,但戰機的油量已經告急,他艱難地操縱戰機空滑返回著陸。
“他可以選擇跳傘,可我們都有同樣的念頭,戰機是人民節衣縮食捐的,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輕易放棄一架戰機。”李世英動情地說。
李世英沒想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宋義春在沿海地區執行國土防空作戰任務時,為保護群眾英勇犧牲。那場戰斗中,宋義春駕駛的戰機因空中停車緊急迫降。宋義春發現降落位置有群眾,附近還有村庄。他毅然拉起飛機,緊急右轉沖向大海,英勇犧牲。
如今,宋義春烈士的墓碑,靜靜矗立在浙江省樂清市雁蕩山革命烈士陵園。當地群眾年年來給烈士掃墓,大家說:“他是為保護我們犧牲的,他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空軍航空兵某旅歷史展覽館的“英雄廳”裡,展示著旅隊英雄模范的事跡。70多年來,一代代“李世英中隊”飛行員傳承英雄基因,練就過硬本領。2024年,“李世英中隊”所在旅被空軍表彰為“空天先鋒”集體。
11月11日,“李世英中隊”的飛行員們整齊肅立在“英雄廳”,向英雄前輩致敬。年輕的飛行員們表示:“我們會發揚中隊的好傳統,循著英雄前輩的航跡奮飛。”
(范昊星 尹曉勇 記者 楊明月)
(樊薈中、虞平參與採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